乌白癞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乌白癞,此二证,俱由恶风侵袭血分之间,火郁耗血,及犯触忌害而成。”
乌白癞是因湿热瘀毒结于肤表而致。以皮损部位瘙痒,出现苔藓样或鱼鳞样斑块、表面光滑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色素沉着者为乌癞;色素减退者为白癞。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蕈样肉芽肿。
[诊断依据]
1.根据皮损形态,大致可分为3期。
(1)红斑期:症状变异甚大,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皮损呈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斑片、苔藓样变等,但以红色或红褐色斑片最常见,表面附以鳞屑,境界清楚,椭圆形或不规则,主要见于躯干。
(2)斑块期:由红斑期发展而来,或一发病即如此,一般数月后转入肿瘤期,亦可持续较长时间,在原先皮损处或外表正常的皮肤部位出现比较特殊的不规则的浸润性斑块或结节,表面光亮,红色、黄红色或褐色,浸润处毛发常脱落,口腔粘膜(舌和唇)亦可累及。
(3)肿瘤期:多从斑块期发展而来,有时也可从正常皮肤上逐渐或突然出现隆起的斑块或结节,半球状或分叶状,黄红或棕红色,可破溃,破后常有刺痛。
2.常伴局部剧烈瘙痒,可有核肿大及脾肿大,后期可有内脏损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组织病理检查对斑块期和肿瘤期有诊断价值,其特点为:浸润细胞多形性;组织细胞多形性;有单核、浓染及异型细胞(蕈样肉芽肿细胞);浸润细胞向表皮性,有Pautrier小脓疡。
[鉴别诊断]
1.摄领疮:常先有局部瘙痒,后出现针头大小、不规则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皮肤色或浅褐色,损害可扩大并融合成片,皮纹加深,呈苔藓样变,好发于颈项部、四肢伸侧及尾骶部。
2.湿疮[疡]:急性者皮损常为对称及泛发,呈多形性,以皮肤潮红、丘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为主,边界不清。慢性者以皮肤肥厚及粗糙为主,伴色素增加或杂有色素减退,好发于面、耳后、外阴及小腿等处,局部瘙痒明显。
[辨证论治]
1.湿热毒蕴证:皮损部位瘙痒,出现苔藓样或鱼鳞样斑块、表面光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血热化燥证:口干烦躁,发热,皮肤瘙痒,大便燥结,尿黄量少,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白黄,脉沉细而数或细弦。养血润燥、疏风解毒
3.肝肾阴虚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膝酸软,疲怠乏力,形体消瘦,多处核肿大,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而弱。滋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