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
五行首先出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并说五行的性况和属性是: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已从五行的属行,抽象概念化,言其功能作用,说明具有曲伸功能的属于木,具有向上炎热特性的功能属于火,能种植和收获万物属于土,金可以溶化变形,水向下湿润。
五行归类
即将宇宙万事万物,按其五行属性归类,使千头万绪的事物成有序的相关学,是说明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五大元素,因此以便于理解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归类的方法,即从事物的形态、性质、作用、运动方式上具有同一性、相似性而用取象比类法,这既包括有现象相同或本质相似的不同事物归于一大类;另外,也可以用推演变化方法,如早晨太阳东升,阳光初晓,如木之初生,枝叶柔嫩易伸曲,其开花结果为青色,其果味酸,于身体则象征肝气初生,其性质柔润,性喜条达,肝又相合于筋之柔和伸展,曲伸又象征胆汁疏泄,易消化,又象征两目之精明,视物之清晰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五行归类,如 东方生风,风胜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这就包括自然界的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在人体包括五脏、五腑、五官、形体(五体)、情志、五声、变动(病态),其他四行可类推,这就将万物贯穿起来,以五行的生态规律类推演变其的变化,就形成天人一体的统一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内系五腑(六腑)、五体、五官、五声、七情等的五个功能活动体系,可以从五脏功能看外在表现,也可以从外在五个功能表现推测五脏的功能如何,来展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观。
五行运作规律
1.相生相克关系:相生是说五行之间在正常生理功能上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生理关系。五行的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指某一事务对另一事物生长、发育或其功能具有抑制和约束制约作用,这也是正常功能,即防范其太过。五行相克次序是: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其所发生互相制约作用,最初可能原于木火土金水的原发物质的关系,如《白虎正义》中说: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这就是自然的五行相生关系,但应用于临床提高其认识水平,即将五行概念上升为抽象化理论,因此不能以自然物质直接变化,而以促进物质的互相运动变化的功能作用即所谓五行之间以气不以质,若以质则不能变化,如木生火,即以相互而生,木属东方肝木,肝木生气生机旺盛,在人体相为主肝,以肝气情志调顺则易生心火,心为阳性主火,其功能为主神与调节情志之主,故疏肝气可调心火(情况过急),心火主阳气旺,可以温暖脾土,助其消化,脾土主生化主气血,脾土之气旺可以生津液以养肺金,肺津润泽,肺金主肃杀收敛,主阳气内潜而养肾阳,肾气伏藏,肾阴积盈以可滋养肝木,此即五行以气化而相互滋养,故见滋生之意,就提高了五行之间相生互克的高层次的变化关系。
五行的相制约关系也是以气功能制约,不能以原生物质的变化。如木克土是指肝木疏泄脾土,脾土则勿郁抑,勿壅滞,火克金即心火旺盛可制约肺之过寒,过于肃杀之气,土克水即脾土疏泄以利水而水道畅通,水能克火即肾阴防止心火过亢,金克木是肺金肃杀之气,防止肝气升发太过。《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再以寒暑变化而言,《素问。脉要精微论》: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即春暖为夏暑之渐,夏暑为春暖之盛,故春暖资生夏火;秋忿为冬怒之渐,冬怒为秋忿之盛,故秋气之忿,资生冬水之怒,这是气候变化存在内的变化条件或因素。这都提升了五行生克的理论意义,反应五行的气化功能,自我克制化关系,将复杂的外界事物变成简单易以理解的相互关系,可阐述事物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