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学说孙一奎
孙一奎,安徽休宁人,生卒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汪石山虽然遥承朱丹溪之学,然又受到东垣学说的影响,而善用参、芪,注重营卫。孙氏虽为丹溪之再传弟子,然其并不学习朱氏的阳有余阴不足论,而在学术上擅长温补。孙氏在游括苍地区时,有人曾授以秘方,用之十分灵验,于是便专心致力于医学研究。为了提高学术水平,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寻师访友,广询博采,学识俱丰,成为当时一大名医。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
孙一奎,兵圣孙武子后裔,唐左执金吾大将军孙万登支系,明代著名医学家。是命门学说的倡导医家之—。他认为命门为两肾间动气,为原气之所系。原气来源于先天,由父母之精相合,在胎儿孕育期间即已经存在。此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所谓生生不息之机。原气即人身太极之本体,所谓太极,是从《周易》而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自然界间,先无极而后太极,太极而后阴阳。太极的哲学概念是指原始混沌之气,指阴阳未分之前的混元一气,是阴阳之根。孙氏以太极来比喻原气,是说明原气乃是人体阴阳之本,是人体生命之本源。医'学教育网|整理所以,孙氏进—步总结命门之功用则说: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孙氏认为,从根本而言,人体呼吸的原动力在于肾间动气,即先天之气。
孙氏反对称命门内寄相火,但确认三焦当为相火。孙氏认为,三焦属腑,包络属脏,但其又不同于其他五脏与五腑的关系。包络为血母,为里;三焦为气父,为表,二者俱属于手经,相为表里。也正由于二者—主气,一主血,相互配合,协同主持一身之气血,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三焦虽不与命门相配,但并非二者没有关系。孙氏认为,命门却是三焦之原,三焦之相火化生于命门之原气,为原气之别使。孙氏论君相之火,认为天人均有君相之火,而在人之君火属心,相火寄于包络、三焦,是属于正火范围,而肝肾之火则为贼火,从正邪角度将其加以区分。孙氏这一论述,无非是强调了肝肾命门无相火的观点,用以反对一些医家滥用寒凉之剂滋阴降火,损伤命门动气的弊端。
孙氏学说
孙氏学说,以命门为两肾间动气,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相火有裨助生生不息之功,其论说不仅阐发了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且能自出机杼,并与临床辨证施治相结合。因此,其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作出了一定贡献。不论对于临证治疗,还是对于养生保健,孙氏学说都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