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医学百科,请按CTRL+D收藏我们!扁桃体肥大
当前位置: > 中医疾病

子宫脱垂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4-18 11:16:47

子宫脱垂的发病机制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会涉及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希望对各位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生有所帮助。

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及其周围的盆底组织极度扩张,肌纤维拉长或撕裂,尿生殖裂孔受损松弛而扩大,特别是助产手术分娩所导致的损伤,导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盆腔深浅筋膜及肛提肌损伤,该损伤若未缝合或缝合不佳,或产妇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削弱子宫支持力,使未复旧的大子宫不同程度的下移。

1、绝经后雌激素减低,盆底组织萎缩退化而薄弱,老年女性易发生子宫脱垂。

2、营养不良引起支持子宫的组织薄弱可以导致子宫脱垂,该类患者不仅子宫脱垂,也会伴有其他脏器脱垂。

3、多产妇多次分娩也影响组织恢复使盆腔支持组织薄弱。腹腔内压力增加,作用于子宫,使子宫下移。特别是产后2个月内,任何增加腹压的因素,如过重劳动,都容易导致子宫脱垂。

上文内容“子宫脱垂的发病机制”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妇产科主治医师栏目。

ad
640*60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用,我要分享给我的小伙伴…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sitemap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21 - 2022 http://www.e5tg.com , All Right Reserved. 医学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