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仁
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当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会场时,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2969名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起立鼓掌,接受着来自国家最高领导的祝贺。此时此刻,劳模队列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神采奕奕,他就是86岁的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首批认定的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的李辅仁。
李辅仁从事高干医疗保健和中医临床工作几十年,为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职中医保健医师,曾被聘为两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是成员组中唯一的中医专家,胡锦涛同志曾亲自为他颁发证书。
做医生的,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医院的一间会议室见到了每天仍在忙碌着的李辅仁先生。从他那慈祥的面容中很难看出他已是耄耋之年的人。李老对于自己还能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感到颇为自豪,他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赵朴初题写的“白衣之慈,青囊之术,安老扶康,德音遐布”,就是对他品格的真实写照。
李辅仁出身于中医世家,19岁时,拜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为师,早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闻名。1954年,李辅仁参与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从此他的主治方向也转为以诊治老年病为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李辅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老年性顽症的辨证论治体系。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医病风格,抓主症、断然处方。解疑难重症,“药到而立起沉疴”,对中医中药的灵活化裁运用,做到了疗效出奇制胜。从医60余年,他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
李老倡导中国特色的人文情怀。他说,一个医生的一生,归根结底就是医德、医术和医风。中国古代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青年一代的医生应该知道,作为一个医生,不能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他就不可能认真研究怎么解决这个痛苦,他的医术就不会提高,就不会好到哪去。数十年从事老年保健医疗工作,李老本着“人之痛,己之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尊敬和爱护就诊者,热情接待,耐心寻问,细心诊治,讲清病情、预后、用药目标、疗效预期,使患者增强信心,克服困难,与医者合作以提高疗效。
李老的学生们说,李老是个特别认真的人。他的认真体现在做人、做事上,体现在对患者的满腔热情上。让李老最生气的就是,做医生的对病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无视病人的疾苦。他说:“当医生的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名誉。”“中医与西医不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中药方每个人与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作为医生来说,不能只开明哲保身的方子,这样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要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方子,有时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尤其对于一个负责领导干部保健的医师来说,更是责任重大。因此,他开的方子都是花费心血,深思熟虑,既能治好病又不能让患者承担风险。他本人也由此获得“用药得当,可以通神”的好评。199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亲自为其颁发“中央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
李辅仁不仅在医术和学术上给予大家无私的帮助,在医德医风上更是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他对人无亲疏、厚薄,均一视同仁。虽然已86岁高龄,上班早来晚走已习以为常。只要还有一个病人,他就会把疲倦和饥渴抛在一边,专心致志为患者把脉开方。2003年春季的抗“非典”时期,李辅仁从未因年老体弱而停过一次门诊,他和学生们一起反复研究疾病,联名上书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他认为“疫情就是命令,医务人员当责无旁贷”,主动要求参与一线救治,并献上了自己抗SARS病毒的处方。
医生治病要树立整体观念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数十年临证实践中,李辅仁奉行的是立足中医,认真学习西医知识,辨证与辨病结合,发挥两家之长,强强联手,提高疗效。从医60余年,他扬中医之精髓,汲西医之精华,力倡“中西合璧”,开创李氏之神奇药方,救无数病人于疾痛之水火,其仁德仁术,为人称颂。
李辅仁认为,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医者均应树立整体观念,立足本职,将中国医学的各门派,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心与身,防与治,药物与非药物等多个角度、多重因素整合起来,全面、整体、动态、辩证地认识健康与疾病,应用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疗实践服务之中。当今的为医者不应死守门户之见,而是要在临床实践中,全面认识、学习和吸收各家学术观点,博采众长,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施治,治病求本,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还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优势,不排斥西医的科学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创出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肿瘤、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新方,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祖国的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极大的财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李辅仁主张,为医者应以提高医术为首要任务,对解除患者痛苦,不可有丝毫侥幸、投机之心,这是发仁者之心的根本,切忌医术不精、草菅人命,或为私心而取悦患者,迎合病家之需求,开“人情方”,妄用贵重之品。医生诊病用药,有如将军用兵布阵,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辨证要准、用药要稳,在稳妥中多注重疗效,缩短疗程,什么医疗方法最快、最好、最省钱,能较快地解除疾病痛苦,就用什么疗法,最忌“华而不实”;处方选药要经得起考验和推敲,反思之而无愧悔!避免毒、副作用大的药,因为老人肝、肾功能减退,解毒、排毒作用降低,易致损伤;也忌“望而生畏,闻之刺鼻,食后作呕”及疗效不确之药;至于价格特贵之药,曾给国家、个人带来过重负担,也当力求避免。
李辅仁经常会有为许多海外友人诊疗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与独特疗效。不仅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誉,还提高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他说:“我要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做贡献。”
养生之道——运动
李老有一个特点,就是走路快,有时候连年轻人都跟不上。“生命在于运动,我就是好动。”李老说。
李辅仁不练气功,也不会打太极拳,只是平时尽量多走路,上楼下楼也是自己走。他认为,“身体好不是谁的赏赐,全靠自己的努力。”每天忙完工作,不管多累他还要读书看报,他家订阅的报纸多达11种。李老说:“运动可以代替一切药物,一切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他家不请保姆,一般的家务劳动,比如拖地、擦玻璃、买菜之类都是李老的活儿。
李老说:40岁前人找病,40岁后病找人,所以预防要早着手。他认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里带糖的比较多,像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李老从青年开始就有意识地不吃糖,至今,和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富贵病也不沾边。李老认为酒适量饮用可以,但是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李老还很注意控制体重,体重一直保持在70多公斤,这是他晚年健康的一大原因。李老自小家境不丰,故而生活勤俭,常是粗茶淡饭,但却知足常乐。不过,他说自己也有两个遗憾。一是不喜欢吃酸和甜,所以一直没有养成吃水果的习惯。二是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
李辅仁从医已有60年,单是在北京医院做保健工作就有50年了。以他如今86岁的高龄还忙里忙外的工作状态,没有一种精神信念的“滋养”是不可能的。这种“滋养”用他的话说就是“人不能懒,不能太宽容、放纵自己”。他说:“这不是别人要求,而是自我要求。”李老说,自己这一生遇到的不顺利和波折太多了,如果不是豁达的心态,恐怕早就没有今天了。他的秘诀是:“关键是遇到事情时,别总是找客观原因,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便能心态平和,心平气和。”他还有一个秘诀:“一个人不能竖着比,即不与比自己年轻或是年纪大的人去比,而要横着比,即与同龄人相比。这样才能既不气馁也不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