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五味太过导致阴阳失调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说:故用酸苦涌泄之品,至于太过则阴胜矣……阴胜则吾人之阳分不能敌阴,而阳分斯病也。用辛甘发散之品,至于太过则阳胜矣……阳胜则吾人之阴分不能敌阳,而阴分斯病矣。说明本段原文所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承上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而言,指酸苦涌泄之药食过用会损伤人体阳气,辛甘发散之品过用则可耗伤人体阴精。后世医家多结合阴胜则寒,阳胜则热之论,解释为阴阳偏盛的病机变化,可视为对《内经》理论的发挥。
2.六淫侵袭导致阴阳失调从阴阳学说论发病,根据不同情况,既可以是异气相斥,阳热之邪耗伤人体阴精,阴寒之邪损伤人体阳气。也可以是同气相求,如寒邪先伤属阴之形体而见肿胀,热邪先伤属阳之气而见疼痛。与七情太过伤人不同,六淫外感则多先伤于体表,若感而即发,其临床表现常见风气太过,则肢体震颤动摇或头晕目眩;燥邪太过,则津液干涸,孔窍皮毛十燥,尿少便干;湿邪太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则脾失健运而泄泻稀溏;火热太过,则腐肉成脓,发为痈肿;寒邪太过,则损伤阳气,气化失司,聚水而成浮肿。六淫外感,也可邪气留恋,延时发病,如冬天感受寒邪,来年春季阳气发越,产生温热病变;春季感受风邪,留恋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夏季感受暑邪,延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夏秋之交,感受湿邪,到冬季加之寒邪外袭乘肺,则生咳嗽。此亦反映了在发病过程中阴阳转化的思想。
3.七情内伤导致阴阳失调人的情志活动以五脏所化生的精气为物质基础,故七情过激,常先损伤五脏精气,或使气机失调,或使精气亏虚,甚或使神气浮越,去离形骸而致昏厥。
【解惑】
如何理解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的关系本篇提出秋伤于湿之说,与后世秋伤于燥的认识不符。对此,可从《内经》对时季的划分差异来认识。《内经》对季节的划分有四季、五季、六季之说,四季即春、夏、秋、冬,以四立为界;五季即五运,从大寒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季各占73日余;六季即六气,亦可称为风、暖、热、雨(湿)、干(燥)、寒季,从大寒始,每季各占60日余。六季主要反映了一年中六种气候变化,如果与四季相结合,则秋季以秋分为界,秋分前属雨季,秋分后为干季,如此,似乎可称秋伤于湿,亦可称秋伤于燥。如果六季与五季相结合,则土运长复位于六季划分热季与雨季交接前后各两个多节气中,金运秋则主要位于六季划分中的干季,故可以说土运以湿为主,金运秋季以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