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王增世
王增世,自幼随父学医,从事民间医务36载;他,诊治愈骨折、脑血拴等患者800余人。2007年被推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优秀民族民间医务工作者;2008年参加黔东南州中医研究所进修学习中医结业,取得民族医师职业资格证书;2009年州人民政府授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称号、荣获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称号、获得国家级全国绿色小康户;2009年获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贵州省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苗医药传承人——56岁的民间苗医圣手王增世。
在贵州黔东南,提起雷山望丰公统,提起苗医圣手王增世,黔东南的人几乎都会有所耳闻,更不必说在那些曾经受益过它的骨折、脑血栓等病患者当中的口碑和人气了。然而熟悉雷山公统妙医圣手的人大多只知道他是一位专门以传统苗医药治疗骨折、脑血栓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的救治高手,却很少有人了解他所传承的传统苗医药治疗疑难杂症是贵州省和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他本人也是这一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王增世氏族苗医药形成于中华民国四年,承袭苗族民间医学传统,至今已传承四代的王氏传统苗医药疗骨法,在近百年的发展传承史中屡建奇功,自成流派,将家族骨科技艺以及疑难杂症推向了巅峰。王增世在他悬壶济世的36年间,用他的仁心仁术书写下另一段精彩的非遗传奇。
溯源:民间苗医与氏族相结合的苗族医药
据史料记载,解放中国以前,以苗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主要靠苗族医用代代相传的苗族医药来防疾治病,维护人身健康。据年老的苗医讲述,传说苗族的许多神药(有灵验者)是尤公(蚩尤)传下来的。尤公有八十八道神通,九十九副药方;以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两纲(冷、热)、五经(冷、热、半边、慢、快),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等的辩病理论体系;形成了别具民族特色的苗族医药。雷山县的苗族医传承了古代苗族独特神奇的苗族医药;苗族医生通过祖传或师传或在师授的基础上,刻苦钻研而成医,便延传至今。
据王增世介绍,王氏传统苗医起源于其祖父在民国四年随其本村苗医学习苗医药,基本掌握各类疑难杂症的苗医药疗法,民国十五年开始独自行医。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王增世父亲随父学习苗医,解放前期独自行医就诊,医术与名誉在整个望丰得以认可。
1957年,王增世就在苗医世家出世,原本和平常人家的孩子并无两样,但与生俱来的苗医家族荣耀,也让他过早的肩负起家族的使命和责任。或许是受家庭的熏陶,也或许是血液里的基因遗传,王增世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对苗医药的浓厚兴趣,得到了父亲王里保的倾囊相授。8岁时,王增世跟着父亲进山采药,便成为了父亲的小学徒;12岁学习配药,悉心学习苗药和苗医。王增世的学徒生涯整整持续了9年。1978年王增世开始出诊为病人治疗,便独立行医36载,期间经他诊治过的骨伤病患者800余人,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令人钦佩的医德,王增世以及苗医药的口碑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