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2)窦前卵泡(preantral follicle):始基卵泡的梭形前颗粒细胞分化为单层立方形细胞之后成为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与此同时,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黏多糖,在卵子周围形成一透明环形区,称透明带(zona pellucida)颗粒细胞的胞膜突起可穿过透明带与卵子的胞膜形成缝隙连接,这些胞膜的接触为卵子的信息传递和营养提供了一条通道。最后初级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使细胞的层数增至6~8层(600个细胞以下),卵泡增大,形成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颗粒细胞内出现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激素(estrogen,E)和雄激素(androgen,A)三种受体,具备了对上述激素的反应性。卵泡基底膜附近的梭形细胞形成两层卵泡膜,即卵泡内膜(theca interna)和卵泡外膜(theca externa)。卵泡内膜细胞出现LH受体,具备了合成甾体激素的能力。
(3)窦卵泡(antral follicle):在雌激素和FSH的协同作用下,颗粒细胞间积聚的卵泡液增加,最后融合形成卵泡腔,卵泡增大直径达500μm,称为窦卵泡。窦卵泡发育的后期,相当于前一卵巢周期的黄体晚期及本周期卵泡早期,血清FSH水平及其生物活性增高,超过一定阈值后,卵巢内有一组窦卵泡群进入了生长发育轨道,这种现象称为募集(recruitment)。约在月经周期第7日,在被募集的发育卵泡群中,FSH阈值最低的一个卵泡,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其余的卵泡逐渐退化闭锁,这个现象称为选择(selection)。月经周期第11~13日,优势卵泡增大至18mm左右,分泌雌激素量增多,使血清雌激素量达到300pg/ml左右。不仅如此,在FSH刺激下,颗粒细胞内又出现了LH受体及PRL受体,具备了对LH、PRL的反应性。此时便形成了排卵前卵泡。
(4)排卵前卵泡(preovulatory follicle):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亦称格拉夫卵泡(Graafian follicle)。卵泡液急骤增加,卵泡腔增大,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18~23mm,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1)卵泡外膜:为致密的卵巢间质组织,与卵巢间质无明显界限。
2)卵泡内膜:从卵巢皮质层间质细胞衍化而来,细胞呈多边形,较颗粒细胞大。此层含丰富血管。
3)颗粒细胞:细胞呈立方形,细胞间无血管存在,营养来自外周的卵泡内膜。
4)卵泡腔:腔内充满大量清澈的卵泡液和雌激素。
5)卵丘:呈丘状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
TABG:胫神经损伤基底细胞瘤小儿骨硬化病小儿结核病清鼻涕练习春捂秋冻胆管癌小儿碘缺乏病如何治疗疼痛护牙铁线虫病肺炎衣原体肺炎长夏养脾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农药中毒性肾病银屑病神经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