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痹(西医病名: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经症等)
食管痹亦名食痹。《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食痹而吐。”
食管痹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或因食管受损后形成瘢痕等,导致气机阻滞,胃气上逆。以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经症等。
[诊断依据]
1.常见于20~40岁患者,男女无明显差异。
2.早期多为无痛性咽下困难,以进食物及冷水时尤著,多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无进行性发展。部分病人可于餐后出现胸骨后及上中腹疼痛,酷似胸痹(心痛),情绪激动时及进冷食后易诱发,进热饮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常见缓解。常有进食后间时反胃的表现,吐物为发酵的食物、粘液和唾液。久病后可见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
3.食管K线钡餐检查:见钡剂难以通过贲门部,潴留于食管下端,呈对称性、粘膜纹正常的漏斗型狭窄,其上段食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延长与弯曲,无蠕动波。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贲门暂舒张,钡剂顺利通过;或见鸽蛋、鸡蛋大小之圆滑憩室;或见食管管腔狭窄,但边缘整齐,无钡剂残缺现象。
4.乙酰甲胆碱试验:皮下注射乙酰甲胆碱后出现食管强烈收缩,食管内压骤增,剧烈疼痛与呕吐,持续约30min,并可为阿托晶缓解。
5.食管内窥镜检查:可见粘膜潮红、增厚、糜烂,严重者可见息肉样改变,容易出血。活检可排队肿瘤。
[鉴别诊断]
6.食管测压:LES压力增高,常超过4.0kPa)30mmHg)。
1.食管癌:年龄偏大,噎膈、消瘦呈进行性发展,X线吞钡及食管镜检可发现癌肿病灶,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变。
2.胸痹(心痛):多无吞咽困难,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有风眩、消渴、肥胖等病史,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常于劳累后发作为主要表现,心电图示ST-T呈缺血性改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食管瘅:以胸骨后烧灼、疼痛、嘈杂等为主症,噎膈之症较轻或无,食管滴酸试验、酸反应试验、食管腔内测压、食管镜及食管X线钡餐检查等可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吞咽困难间歇发作,胸骨后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绪活动而诱发或加重,嗳气,呕吐,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吞咽梗阻,进食迟缓,胸膈闷痛,呕吐痰涎粘液,嗳气,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瘀阻膈证:吞咽梗阻,胸膈刺痛,1K吐痰涎,舌质暗红或带青紫,苔薄白腻,脉细涩。祛痰化瘀宽膈。
4.脾胃气虚证:吞咽困难,胸膈痞满,呕吐食物或痰涎,纳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缓。补脾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