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西医病名:慢性肥厚性胃炎)
胃胀之名出《灵枢·胀论》:“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胃胀是因胃病日久,脾胃失健,或湿浊痰瘀内蕴,阻滞气机所致。以长期脘腹痞胀作痛、嘈杂,或有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慢性肥厚性胃炎。
[诊断依据]
1.病程长,呈慢性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较多见。
2.以脘腹痞胀为主症,亦可出现类似胃疡之胃痛,食后可缓解,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或见浮肿,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3.胃液分析:胃酸分泌可为增多或减少。
4.X线钡餐检查:示胃粘膜皱襞粗大,蠕动减少,运动缓慢。
5.胃镜及活组织检查:粘膜明显隆起呈铺路石状、脑回状或海绵结节状,顶部可有充血、糜烂和出血,粘膜皱襞之间的间隙狭小,呈龟裂性,间歇凹陷处有较多粘液附着。
活检示细胞增生。
[鉴别诊断]
1.胃痞:以长期食少,脘痞,腹泻,消瘦为主要表现,X线钡餐、胃镜及活检示胃粘膜萎缩。
2.胃癌:以进行性胃脘痛,食少,消瘦,便血,上腹可触及坚硬肿块为主要表现。X线钡餐、胃镜及活检示恶性病变。
[辨证论治]
1.痰湿阻滞证:胃脘痞胀、疼痛,食少,呕恶,或泛吐痰涎,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化痰除湿、理气和胃。
2.湿热蕴脾证:胃脘痞胀、疼痛,嘈杂,恶心呕吐,纳少,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或见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利脾胃湿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肝郁脾虚证:胃脘痞满胀痛,痛连两胁,情志抑郁或忿怒时则加重,嗳气,口苦,纳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不爽,下肢浮肿,舌淡苔薄,脉弦缓。疏肝健脾。
4.脾胃阳虚证:胃脘痞满隐痛,遇冷加重,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少便溏,下肢浮肿,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沉迟。温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