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妇产科发展
发布时间:2020-4-4 15:48:27 发布地址:http://www.e5tg.com/zhongyijibing/17588.html
(二)月经常见病的证治
1、月经不调和闭经痛经《外台秘要》则更进一步提出了风冷、寒湿、外伤,癥瘕及情志不遂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月经不调;而且又认为月经不调,久之,则可导致癥瘕、不孕等症。
闭经痛经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仍以因风冷使气血闭涩立论,治疗方面,《千金要方》大致仍遵循《金匮要略》通经活血的原则,但积有比较丰富的用药经验。
2、崩漏《诸病源候论》专列崩中漏下候,认为其病机和主症是: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并根据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情况,将其分为漏下和崩中,如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而且,《千金翼方》对崩漏症候又进一步描述:妇人崩中漏下赤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这与宫颈癌晚期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至于药物治疗的经验,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更为丰富。用方多达40余首,方中应用了温补、收涩、化瘀、凉血、止血等多种治法。
(三)关于带下病的认识
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过多,色质异常的病证。这一概念,直至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才被认定。
秦汉两晋时期,带下病是指妇女腰部以下的病症,涉及的疾病范围较广,包括了多种妇科疾病。至唐代,王焘《外台秘要》,设有妇人带下门。其中收录了专治妇人下赤白、漏五色的带下方11首;并认为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风冷乘虚入于胞,损伤经血,使血与秽液相兼而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且王氏将古代带下36疾病方,分别列于有关妇科疾病之下。从此,妇女带下病的概念,即由隋代以前统称的下腹部位的病变,转变为专指阴道分泌物异常的病症,从而使带下病,从广义的妇科疾病中分化出来,王氏关于带下病的概念,为后来多数医家所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ad
640*60
上一篇:
隋唐五代时期的方剂学成就
下一篇:
明代中央的医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