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中的中医药知识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讲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恰遇国王患病,出榜招医。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优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孙悟空见状,生出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的想法,便把榜文揭了。
孙悟空在朱紫国文武众卿的陪同下来到皇宫,那国王听他声音凶狠,见他相貌刁钻,唬得跌倒在龙床之上,慌得女宫内宦急将国王扶进内宫,不肯让孙悟空看病。众官都嗔怨孙悟空: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孙悟空闻言说道:医门法理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这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及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太医院官闻此言,对众称颂孙悟空说得在理。众官依此言,叫近侍传奏国王,让孙悟空替他看病。
太医院官为什么听到孙悟空说到望闻问切就说他说得在理呢?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望又叫视诊,就是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皮肤的颜色、走路的姿态、精神的状态等很多外部细节,发现一些对诊断大有助益的体征。比如一个病人精神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脸色灰暗、苍白,眼光无神,那表明他可能患有严重的结核病、恶性肿瘤或者肝硬化等长期慢性疾病。又如一个病人走路时起步困难,而一旦走起来,便身体前倾,踏着小碎步急速前行,想停也停不下来,说明他可能患有震颤麻痹。闻就是听其声音,闻其气味。听病人的语声、呼吸、咳嗽、啼哭等身体各部分产生出来的声音。如病人的肚子中咕咕声不断,表示他的肠道中可能有细菌感染了。闻病人身上的气味,如脚臭,说明患者多汗或脚癣合并感染;大蒜味,可能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中毒。另外还有一些特异性较强的气味,如精神错乱病人身上有老鼠味,麻风病人有禽类羽毛味,鼠疫患者有蜂蜜味,伤寒病人有热面包味等。问就是问病人的发病原因及病变部位和一些不适表现。如病人哪里疼,什么时候开始的,吃过一些什么食物,饮食状态如何,小便是什么颜色,睡眠状况怎样等等。通过问,可以了解到许多望、闻不到的情况。切就是切脉,又叫脉诊。就是探其脉象,查出病症。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由于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而脉象的情况又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因此,不同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医生通过切脉就可诊断病人的病症。 医学教.育网搜集
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初年齐国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县北)人。大约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死于周郝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旅店里做管理人,当时有个名叫长桑君的医生,时常到这家旅店里来住宿,和扁鹊成了朋友。扁鹊就从他那里学会了医术。由于扁鹊虚心好学,钻研刻苦,逐步掌握了精湛的医术和多种治病的方法,且他热心为群众治病,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成为名噪各地的良医。群众称他是传说中能使人起死回生的黄帝时代的名医扁鹊再世,就送他这一称号,到处流传,逐渐代替了他的真名。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扁鹊诊断疾病的神奇故事。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扁鹊到齐国行医,见到了齐桓侯。他观察了桓侯的气色后说:看您的样子,象是已经有了病,不过现在病还在皮肤部位,还不算重,要及早治疗才好,否则病会加重的。桓侯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感觉很好,一点儿病也没有。过了几天,扁鹊又见到了桓侯,对他说:您的病已侵入血脉了,如果不治,恐怕要恶化。桓侯仍不在意,不肯医治。又过了几天,扁鹊再次见到桓侯说:您的病已深入到了肠胃间,如果再不治,还会继续加重。桓侯认为扁鹊故意找他的麻烦,很不高兴,干脆不理扁鹊了。大约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齐桓侯后,一言不发就退出去了。桓侯有点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扁鹊说:桓侯的病开始在皮肤,用熨贴法可以治愈;后来病在血脉,也可以用针灸治疗;再后病入肠胃,还可以用药酒、汤剂来治疗;现在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已经不可救药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劝他治了。几天以后,齐桓侯的病果然发作起来,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离开齐国了。齐桓侯讳疾忌医,一再贻误病情,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