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原创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
我看了心里一抖,他说得对啊,医学有这么简单吗?就像我们说的脾虚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就行了吗?有那么多的病,我们要去辨性;那么多的方,我们要去记住它的方证;有那么多的药,我们要去研究它的药性、药证;剂量问题,煎煮法问题,剂型问题等等……我们都要去研究。这些问题不研究,只讲一些阴阳水火,能解决问题吗?理论上讲的非常好听啊,太极在什么地方,命门在哪里啊?两个孔有多大?真水真火什么的,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从那个时候我清醒了,哦,原来中医毕竟是中医,它不是哲学。医理是不能用哲理来替代的。所以《易经》的东西可以看,但是我们还要看《伤寒论》、《金匮要略》。
虽然我们中医的理论牵扯到天际的奥秘,但是起步的时候我们还是从一个病、一张方、一味药、一个穴位开始,这个就离不开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是我们学医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你去讲一些空头的理论都是没用的。当初我搞《易经》的时候,也试图开展一些中医多学科的研究,也想请数学家来论证五行的关系,请天文学家来搞一些中医和天文学的联系。表面上讲的很好,但是落实到最后并不能解决问题。后来我就和他们分道扬镳,搞一些实在的东西。因为我是开方用药的,所以一定要研究《伤寒》和《金匮》,就像针灸家一定要看《灵枢》一样。学中医如果你不从经典入手,那是行不通的。我对中国个名中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都认为《伤寒》、《金匮》和《黄帝内经》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教科书好不好?好。但是那仅仅是入门的一个讲稿,是我们研究经典著作的一个阶梯,而不能把它看成是中医学的全部。有一次我在日本,一个日本朋友说我们现在学的中医好像都差不多。我就问他,“你学的中医是什么年代的中医?”因为中医是有时代性的,汉唐时代和明清时代的中医不一样,明清时代近代的中医又不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中医。所以我问他学的是什么时代的中医?他愣住了,他没想到我问这个问题。我还有第二个问题,“你学的中医是什么区域的中医?”就像中国菜一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川菜,红、油、辣;广东菜,生猛海鲜;我们江苏的菜,鱼虾比较多;山东菜,量大肉多。地域不同,中医的特色也不相同。岭南有岭南的特色,吴门有吴门的特色,浙江有浙江的特色。那个日本朋友说不上。我还有第三个问题,“你跟谁学的中医?”中医有流有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思路。如果你是刘渡舟先生的学生,那你就有刘老的一套,或者你是邓老的学生,那么你自然有邓老的一套方法,哪怕你私塾也好啊,王清任就是叶天士的私塾学生,你是谁的学生啊?他说我就看你们的教科书啊。我说教科书只能是一年级,还是本科,上面还有研究生,有硕士博士,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中医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它的精华在经典,它的精华在临床。因为《伤寒》、《金匮》、《黄帝内经》都是来自临床的。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已经过时了,它们都是非常实在的东西。
所以学中医一定要从经典开始,读经典,才是学中医的正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越学越糊涂?因为他们不读经典,光背教科书。教科书的东西好像非常有条理,在黑板上写起来也是井井有条,但是那些终究是写在黑板上的,你在临床上找不到。所以好多同学最后就只会辨个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肾虚也辨不清楚,一看人家腰酸腿软就是肾虚。其实很多神经症的患者都是腰酸腿软的。看到怕冷就是阳虚,比如你们有些人四肢冰冷,根本不是什么阳虚,你们阳气旺得不得了,冬天只要穿一件衬衫加一件外套,手冰冷是什么?气郁,阳气郁在里头,那并不是阳虚啊。所以我在这里要说我们学中医,是要借助教科书的,但是教科书不能代表中医的全部。要走出教科书,走进中医经典,这样你就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中医原来还有这么一个鲜活的世界,这才是我们中医人耕耘的方向。很多同学为了考分,拼命去背那些东西,背是要做的,但是完全高分也没意思。我们更应该把重点要放到读经典上。
学中医为什么要读经典著作呢?说白了,就是要培养一种眼光,一种鉴别是非、优劣的眼光。因为中医太难学,它历史非常长,有好的也有坏的。有的是表面一块石头里面是璞玉,但是里面也有误区。我们学中医就像红军过草地一样,弄不好就要陷下去,黑洞太多,沼泽太多,而且一旦下陷以后无力自拔。我看现在有很多学生钻牛角尖,钻这个病到最后他也不晓得中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感觉很可惜,思路有问题,只能越学越糟糕。很多同学刚入大学的时候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后来就变得麻木了,最后成了一个宗教徒,没有了怀疑没有了实践,更不敢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只认为我心不诚,我学得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就是缺少一种科学的精神。他已经分辨不出什么是优什么是劣,不会选择。
学中医又好像是吃自助餐,要自己选择,吃现成的是学不好中医的,你看哪一个老中医是吃现成餐的?都是自己去摸索体味,在临床上跌打滚爬得来的。所以说中医难学,没有鉴别精神的人不要来学中医。否则就学不好,反而觉得中医假的东西太多了。也难怪,中医是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价值取向的结晶。民俗的、宗教的,什么东西都有,哪能像现代科学那么规范,那么好懂啊!为什么大家要学文献,要学经典,就是要了解过去。经典最重要的是给大家一个脾胃,让你能够腐熟水谷,运化水谷,让你有一个思考的标准,这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益处。
有人说中医是没有规范和标准的,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我们的学术就不能被称之为学术了。现在的标准之争焦点在于到底是以教科书为本还是以经典著作为本,我是坚持回归经典的。因为我们的教科书偏离了方向,刚开始的教科书是五十年代的老专家编的,他们有临床经验,编得很好。后来的教科书越编离临床越远。越追求完美,就越偏离中医的本态,中医并不是像教科书所描述的那么严密,那么完美。中医是非常朴实的,它就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方药,就是那些穴位、针法、刺法。有些是在书面上的,有些在民间,有些就是在医生的脑子里。所以学中医真的是难,没有文献功底不行,没有临床经验不行,没有科学的头脑更不行。
TABG:今日新开传奇发布网尊重生命规律外阴恶性横纹肌样瘤干浴大汗腺癌睾丸癌盛大传奇客户端纵隔副神经节起源的肿瘤新开sf网站肩袖损伤传奇176客户端下载机战sf耳鸣肝大机体的自我平衡晚饭少吃空肠、回肠憩室新开英雄超变传奇网页